光圈和快門的選擇
詹戰 Hon.FPSNY, FPSNY, CEPSNY
2017.3.5
一般的攝影作品,可分為靜態作品和動態作品兩種。
靜態作品,顧名思義,被攝的對像是靜態的,你應該先優先考慮用什麼光圈去拍:大光圈,小光圈,和中間光圈。
在什麼情景下選擇這三種不同的光圈?
首先,光圈是控制進光的多少,這誰都知道,不要我說了,另外,就是這裡要講的重點了,控制景深。
淺景深:
虛化背景, 突出主角, 主題。 (長鏡頭,近對焦,遠背景也可以有同樣效果)
用大光圈(F1.4,F2.8,F4)
如拍單主題或分離性照片。例如:街頭特寫等。
深(全,深)景深:
構圖從近到遠都景觀清晰。
用小光圈(F16,F22,F32)。
敘述性照片,例如:風光,記錄照片等。
不用考慮的景深:
被拍的所有東西都在同一個距離,遠近相同,不需要考慮景深的問題了,我們可以轉為考慮怎樣獲得可更好的畫質。所有鏡頭基本都是中間的光圈成像畫質最好。
中間段的光圈(F8,F11)
當然景深要同時考慮用什麼鏡頭焦距去拍,不要忘了,廣角鏡頭大景深,越長的鏡頭景深越淺。
一般靜態作品應該先考慮景深,再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做出 ISO 的調整去配合快門速度。 (不要忘了 ISO 是控制畫質的重點,越低的數值,畫質越好)。現場實際情況考慮包括:現場光亮度,鏡頭的長短,有沒有用三腳架,有沒有用快門線,等等。
再說動態作品。
也可以分三種:高速,低速,超低速。
高速快門:
動態的被拍攝主體被很快的快門速度凝固下來。
1/250,1/500,1/1000,1/2000等
如:飛起來的水珠,擊打棒球的霎那,老鷹抓魚的霎那,等等,就像被突然按了暫停,所有都清晰可見,水珠,棒球手飛起的頭髮,老鷹的羽毛等。 (有個說法是,體育雜誌的照片一般要求1/500以上)。
低速快門:
1/60,1/30,1/15,1/8
用相機追隨拍攝,或同步移動拍攝。效果是主體有局部或全部清晰,背景呈現運動方向性的模糊。
如拍跑步,騎車,騎馬,飛鳥。
超低速快門:
1/4,1/2,1秒或更慢。
這樣的速度拍動態的東西己經不可見形態,是屬於隱含動態的照片。如拍攝車燈軌跡,流水霧化等。
這些動態的照片,你是先考慮快門速度,根據現場光亮度,再用光圈來配合,以達到正確曝光的照片,在加上攝影師的創意性的曝光補償的使用,焦距的長短,安全快門的保證,鏡頭的防震功能的使用,還有每個不同型號的相機和鏡頭的最強表現,可以盡量發揮,而他們成像不佳的相機設置,鏡頭焦段,就盡量避免使用。不要忘 記,控制畫質, ISO 還是主要考慮的重點。比如說用高速快門拍攝,開最大光圈了,還是不夠快,怎麼辦?只好提高 ISO,提高多少?合理夠用就好,例如用要1/1000秒拍,如果只提高 ISO-800 就可以達到了,為什麼要放棄畫質,提高到 ISO-6400,用不是需要的1/8000秒去拍攝呢?到慢快門速度拍攝,其實很多時候是用了濾鏡,以達到減慢速度的。
看到這裡,你應該已經知道了,看動態攝影,只關心速度,看靜態作品,只關心光圈可以了。其實你也不用去關注了,因為你能夠看完這長篇大論的,你應該完全明怎樣去選擇光圈,快門,ISO,再根據其他因數作出相應的調整。